一是强化宣传教育,落实群防群治基础。通过以会代训、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,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,营造良好舆论氛围,教育引导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、群测群防员和地灾隐患点群众做到“四知四会”,即知道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和威胁范围、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、险情灾情报告程序和办法、灾害点的监测时间和次数,会识别地质灾害发生前兆、会使用简易监测方法、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、会指导防治和应急处置。
二是完善应急措施,落实预警预报机制。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,建设气象、水利、国土资源“三位一体”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,联合文广、通信部门做好汛期地质气象预报工作,完善预警联动机制;突出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,建立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并强化应急演练;通过搬迁避让和临灾避险措施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三是明确监测重点,落实灾害防治责任。确定鸠山、磨街、方山、文殊、神垕、鸿畅、方岗、梁北、浅井、苌庄等10个地质灾害重点乡镇,逐一明确重点监测区域和责任单位;各相关乡镇政府和国土、气象、水利、教体、交通、住建、财政、旅游、安监、煤炭、工信、电力、通信等部门及相关矿山企业围绕各自职责,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宣传、巡查、报告、预警、应急防范、撤离避让、自救互救和工程治理工作。
四是强化值守巡查,落实灾情速报制度。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,各灾害点监测责任人坚持不间断巡查排查,做好记录,建立台账,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情况,并落实信息速报和“日报告”、“零报告”制度,发现险情随时上报,以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,采取抢险救灾措施。
五是提前消除隐患,落实灾害评估制度。进一步健全群测群防体系,完善群测群防网络,及早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,编制完善隐患点防灾预案,落实各项防灾措施。城镇规划、新农村建设规划、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等,须提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,规避地质灾害风险,否则不予审批用地。
(张延伟 贺景昌)